为推动两区一县聚焦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水乡客厅等重点区域联合招商,2025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近日在嘉善举行。
现场,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内的青浦园区、吴江园区、嘉善园区3个分园揭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体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布。
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规划面积49.16平方公里,包括青浦园区、吴江园区、嘉善园区3个分园。整体上将构建“一芯引领、两廊带动、三片协同、多点支撑”的战略空间布局,着力将西岑科创中心打造成为具备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高新区创新策源之“芯”,建设G50数智创新走廊、蓝色珠链生态价值绿廊,布局东部转移转化、西部高端制造、南部科创.服务三大功能片区,加快建设朱家角工业园、练塘工业园、汾湖创新经济产业园、汾湖科技创业园、祥符荡创新中心等产业园区和创新载体,同时联动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示范区全域,打造“核心区-拓展区-辐射区”联动发展框架,引领带动示范区全域高质量发展。
两区一县聚焦跨省域高新区开展联合招商。具体来看:青浦区推介跨省域高新区青浦园区。该园区规划面积为8.69平方公里,包括朱家角、金泽、练塘3个子园,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园区内西岑科创中心拥有优质的产业空间、一流的营商环境“软实力”,是上海近年来最具标杆性的项目之一,未来将构建长三角最具活力的创新极核,建设成为世界级“科创小镇”。
吴江区推介跨省域高新区汾湖子园。该子园规划面积33.02平方公里,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开放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等,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创新实力。按照跨省域高新区战略规划和产业规划的指引,汾湖子园将主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招商,做精高端装备产业、做优绿色新材料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大健康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嘉善县推介跨省域高新区姚庄子园。该子园规划面积0.94平方公里,已引进华为(长三角)数字经济创新中心、生态环境部双碳创新中心等平台。接下来,将积极打造成为泛华为产业园,主要在水乡SOHO重点导入高端软件信息服务类项目以及总部经济项目,打造为沉香荡生态科谷;在西片工业用地重点导入华为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打造专业化中试加速及智能制造空间;在丁栅老街、滨水商住等地块重点招引商业、房地产等项目,吸引一批创新人才生活居住。
现场,由上海青浦投资有限公司、苏州市吴江东方国有资本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嘉善县金融投资有限公司、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共同发起,首期规模5亿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投资基金正式亮相。
示范区投资基金将探索建立两省一市财政共同投资机制,以跨区域基金为平台,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支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区域一体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科技创新驱动等领域开展投资,促进示范区产业协同发展。
据悉,基金采用“母基金+子基金”运作模式,母基金全部投资于示范区内注册的子基金,子基金全部投资于对示范区发展有支撑的企业(项目),其中投资位于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的企业(项目)的投资比例不低于10%。根据示范区建设发展需要和产业特点,拟围绕绿色低碳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投资布局,并为跨域项目提供“资本+产业”双轮驱动支持。
另外,一批高能级创投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示范区创投联盟。由青浦崧源资本、复容投资、高捷资本、吴江东方国资、TCL创投、天堂硅谷、嘉善国投、德同资本、金浦投资等创投机构发起成立,将联合搭建资源对接平台,深化示范区“政-企-投”协同生态。这一系列举措将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为示范区、尤其是跨省域高新区的创新发展与产业升级注入金融活水,助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2024年12月召开的示范区工作推进会上与两区一县签约生态环境类重大项目。截至目前,该司已经会同吴江区、嘉善县分别投资4.8亿和4.6亿元,用于合作环太湖生态治理项目和祥符荡科创中心,主要是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属地产业禀赋、大力导入科创资源,共同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打造真正具有示范性的绿色高质量发展项目。在上述经验基础上,该司还正与青浦区就西岑科创中心建设积极探索新的投资合作。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体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5—2027年)》在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优化涉企监管审批、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高人才服务水平、完善金融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法治化建设等6个方面,提出了29项重点任务,将持续打造市场统一开放、规则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具有示范区特色、一体化辨识度的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到2025年底,将推动示范区一体化营商环境向纵深发展,在一体化政务服务、市场公平竞争、人才要素流动等方面解决一批难点堵点问题;到2026年,将在跨区域法务协同、纳税服务体验、跨域审批机制等重点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营商环境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显著提升;到2027年,将形成一批一体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为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
658金融网配资-配资平台查询官网-查配资炒股-战略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